
人物鏈接:
蘇明瑞,泉州閩光鋼軋事業部棒線作業區線材生產二班副班長,“三鋼閩光杯”第十屆福建省鋼鐵行業暨第八屆三鋼職業技能競賽軋制加熱工冠軍。
2025年“三鋼閩光杯”福建省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現場,一位頭發染霜卻眼神如炬的老師傅格外醒目。他,就是58歲的軋制加熱工蘇明瑞。憑借28載深耕崗位的扎實功底與臨賽不亂的沉穩心態,他在一眾年輕選手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軋制加熱工項目桂冠,他用勵志書寫了“老當益壯”的奮斗故事。
這份榮譽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堅持和對遺憾的彌補。曾有人勸他:“一把年紀了,體力精力都不如年輕人,別去跟他們爭了。”而他用這份含金量十足的冠軍榮譽,給出了最有力的回答:熱愛無關年齡,奮斗不分早晚。
軋制加熱,被行業老師傅們稱作“鋼鐵的第一道淬煉”,這道工序直接決定著鋼材的成型質量與核心性能,溫控上哪怕僅差一度,都可能影響整批鋼材的強度與尺寸精度,關乎生產的成敗。自1997年10月入職以來,蘇明瑞便一頭扎進這高溫炙烤的關鍵工序,以28載如一日的堅守,將“工匠精神”刻進每一次爐溫調控、每一塊鋼坯加熱里。
每日與近千攝氏度的爐膛為伴,同毫厘之間的溫控精度“較勁”,蘇明瑞的工作看似平凡,實則藏著千鈞重量。他需時刻緊盯加熱爐內跳動的火焰——從火焰的形態、顏色變化里,判斷鋼坯受熱是否均勻,要憑借多年經驗精準調節煤氣與空氣的配比,在溫度與加熱時長之間找到最微妙的平衡。
“加熱鋼坯就像給孩子穿衣服,多一分太熱、少一分太涼,必須恰到好處。”他常這樣通俗地解釋崗位的核心要求。28年來,他不僅練出了能“讀懂”火焰的“火眼金睛”,更積累了應對各類突發狀況的豐富經驗,摸透了不同材質鋼坯的“脾氣秉性”,成了作業區里公認的“加熱專家”。
2025年福建省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對選手的專業知識儲備與實操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理論難關,58歲的蘇明瑞沒有因記憶力不及年輕人而退縮,他給自己定下“笨辦法”,把知識點逐字抄在筆記本上,反復背誦,遇到復雜的計算公式,就一遍遍演算,直到爛熟于心。書房里越摞越高的草稿紙、床頭貼滿的知識點便簽,都是他較真的見證。備考期間,5歲的孫女總愛坐在他身邊,拿著小本子模仿他“學習”,這個溫暖的畫面,更成了他咬牙堅持的動力。“得給孫女做個好榜樣,讓她知道不管多大年紀,努力就有收獲。”抱著這份信念,他一點點啃下了理論知識的“硬骨頭”。
虛擬實操是另一道難題。初次接觸虛擬操作系統時,蘇明瑞常因操作不熟練導致超時,甚至出現參數偏差。但他沒有氣餒,只要一有空閑,就守在電腦前反復練習——從熟悉界面按鈕到優化操作流程,從應對常規加熱任務到模擬突發故障處置,他把每一次練習都當作實戰。“我不是天生的能手,但愿意下‘笨功夫’,別人練十遍,我就練二十遍、三十遍。”正是這份不驕不躁的執著,讓他逐漸從“跟不上節奏”到“熟練操作”,最終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競賽當日,面對系統隨機設置的突發故障,蘇明瑞沉著冷靜。他一邊快速回憶理論知識,一邊結合多年現場經驗判斷問題根源,有條不紊地完成參數調整、故障排除、鋼坯加熱等一系列操作,每一個步驟都規范精準,每一項指標都控制在最優范圍。最終,他以穩定的發揮成功站上最高領獎臺。面對沉甸甸的榮譽,他依舊保持著謙遜:“比賽只是一次能力檢驗,真正的本事,還要用在日常生產里,把每一塊鋼坯都加熱好,才是對崗位最大的負責。”
如今,載譽歸來的蘇明瑞依舊每天準時出現在加熱爐前,重復著熟悉的工作。不同的是,他主動扛起了“傳幫帶”的責任,把自己28載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同事。從火焰觀察技巧到溫控參數調整,從故障排查方法到安全操作規范,他手把手教、心貼心講。“一個人手藝再好,也軋不完全廠的鋼坯,只有把技術傳給更多人,讓大家都成為能手,企業才能真正強起來。”這就是他的價值觀。在他眼里,手中的鋼坯早已不是冰冷的金屬,更像“自己的孩子”,看著一塊塊鋼坯經自己加熱后,順利進入下一道工序,最終變成合格的鋼材,他心中便會涌起滿滿的踏實與欣慰。